2024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加强军地两校合作育人机制建设,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带队赴陆军边海...[详情]
7月25日上午,校长范九利带队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调研座谈并洽谈合作事宜。阿里巴巴风险管理与客户体验党委书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志豪等参加座谈。 余志豪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对范九利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业务开展情况,表示希望在网络法治研究、网络犯罪治理、企业合规管理、新时代网络枫桥经验运用等方面与学校深入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范九利介绍了学校红色校史、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在数学法学、网络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法治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旗帜之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希望双方能够进行长期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名企+名校”合作机制,携手开展网络法治人才共育,完善数字法治教育设施设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数字法治人才;联合开展数字经济、互联网法治研究,发挥学校多年来在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数字经济法治等方面积累的研究优势,努力解决互联网业态前沿和热点法律问题,合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安全网络犯罪研究中心负责人谢虹燕、法务部总监朱坚,分别介绍了网络犯罪治理、企业合规管理有关情况。副校长张荣刚、校长助理汪世荣,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经济法学院院长倪楠教授、《法律科学》编辑部主任杨建军教授,人工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负责人陈京春教授、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教授、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夏恒教授、刑辩研究院副院长刘仁琦副教授、商学院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负责人王卫东教授、数字法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锦帆副教授、义乌研究院副院长余钊飞教授等有关专家线上线下参会。党政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 (供稿:党政办公室)
7月22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校长助理汪世荣一行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调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干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胡炜主持会议。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干训基地副主任刘继荣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和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 双方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专业化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整合优势、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学校党政办、培训中心、刑事法学院、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7月21日,我校与碑林区人民法院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暨实务导师聘任仪式在碑林区人民法院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碑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社武出席仪式并讲话。外国语学院班子成员、师生代表,碑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贾曼莉,副庭长宋博、刘晓光参加仪式。仪式由碑林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宁生主持。 郭武军与李社武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与贾曼莉签署合作协议。 郭武军为李社武等5位新聘实务导师颁发聘书。 董宁生代表碑林区人民法院对郭武军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碑林区人民法院的历史、基本情况及特色亮点工作。外国语学院院长桑元峰简要介绍了学院人才培养情况。 郭武军在讲话中对我校的办学历史与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并高度赞扬了碑林区人民法院在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枫桥式”人民法院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是西北政法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深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司法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他要求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其自身语言优势,契合碑林区人民法院的实际需求,为法院在涉外案件审判业务中提供相关法律文件翻译和庭审同声传译等服务。 李社武对西北政法大学为碑林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所提供的理论与语言翻译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两突破”,共同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郭武军一行实地考察了碑林区人民法院的审判羁押场所和学生的实习工作场所,对外国语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特色做法与创新路径给予充分肯定。 (供稿:外国语学院)
7月15日上午,陕西军工单位法务工作座谈会在我校举行,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张倩黎,我校副校长王健,省委军民融合办、西北政法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西安仲裁委军工仲裁院及陕西军工单位法务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仪式由省委军民融合办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主持。 王健代表学校对省委军民融合办长期以来的认可与指导、鼓励与支持表示感谢,对西安仲裁委军工仲裁院和陕西军工单位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我校依托优质师资团队着力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在西部开发、依法治疆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积极贡献了法治智慧和力量。他强调,学校要积极深化与陕西军工单位的合作交流,探寻并拓展合作空间和领域,发挥我校法学学科优势特色,为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法治建设研究中心、西安仲裁委军工仲裁院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相关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在座谈交流环节,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8所军工单位法务工作负责人分别对本单位法治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业务特点就推进法治建设的方式方法、法务工作开展、法律案件管理与处置等方面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张倩黎对我校长期以来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表示感谢。他表示,各军工单位法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顾问的作用,在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创新法治工作是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组织保障,是确保企事业单位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制度基础。他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法治建设之基,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摄影:潘凯)
7月15日上午,“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科技创新智库揭牌仪式暨雷西萍女士捐赠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西北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昊亮,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一级调研员成树林 、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雷西萍女士出席仪式。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的部分律师,西部网、科教网相关人员,西北政法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仪式。仪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范九利在致辞中对西安市科技局、雷西萍女士长期以来对西北政法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次“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项目入选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是学校以法治保障研究服务秦创原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他鼓励智库成员多产出优秀科研成果,以服务秦创原建设的实效,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成树林在致辞中代表西安科技局对智库的揭牌表示祝贺,他指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讲话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升华,更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完善和加强秦创原法治保障,有利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良性发展。预祝智库团队早日结出研究硕果,为秦创原建设保驾护航。 智库负责人孙昊亮介绍了智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他表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科技创新智库旨在构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法治保障体系,为陕西省科技法、知识产权法的立法、执法变革提供法律智力支持,为陕西产学研协作与高校成果转化机制变革提供参考思路,探索服务于秦创原建设的知识产权金融法律制度。通过三年持续深入研究和建设,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成一流研究团队,形成秦创原平台法治保障方面重大科研成果。 捐赠人雷西萍女士在发言中表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产权,作为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陕西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其一直关注陕西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法智律师事务所向来重视与西北政法大学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横向合作,一直竭尽所能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律所也将知识产权业务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已形成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能够适应服务市场需求、适应纠纷解决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雷西萍在发言中祝愿 “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科技创新智库能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切实为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仪式上,范九利和成树林共同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科技创新智库揭牌。孙昊亮与雷西萍签署了捐赠协议,范九利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雷西萍颁发了捐赠证书。 此次仪式标志着我校开启以 “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为主题,进一步深入服务秦创原建设的新阶段。在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优势特色学科和雄厚师资力量的支持下,在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法治保障研究”科技创新智库未来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7月12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我校与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承办、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英国邓迪大学能源法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法律大学协办的“碳中和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学术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办。副校长王健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法学院院长Sergey Sergevnin教授、副院长Christina Paliy教授、Boris Levitanus副教授、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梁柏林律师、英国邓迪大学Janet Xuanli Liao博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法律大学博士研究生Ulan Usenov、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 王健代表学校对参会的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对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回顾了学校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推动“一带一路”法治交流与融合做出的贡献,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希望会议能总结和分享各国在“碳中和与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深入讨论,增进彼此了解,互相学习和借鉴,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献计献策,为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会议第一阶段由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主持。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法学院副院长Christina Paliy、副教授Boris Levitanus以“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行的国内管辖权特征”和“俄罗斯碳中和履行展望”为题,介绍了俄罗斯在气候减排方面出台的制度和方法。国际法学院吕江教授、王兆平副教授、经济法学院韩利琳教授以“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规则协同”“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国际借鉴”和“环境健康权保障法律问题研究”为题从立法、政策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方面对中国的生态保护进程进行了介绍。 第二阶段由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主持。英国邓迪大学Janet Xuanli Liao博士、马来西亚梁潘黄律所高级合伙人梁柏林律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法律大学博士研究生Ulan Usenov分别以“在不淘汰煤炭情况下中国能否实现碳中和”“马来西亚的碳中和承诺”“碳监管:吉尔吉斯斯坦的挑战和机遇”为题,介绍了各国在碳中和法律和监管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面临的困难。民商法学院王莹莹教授以“中国民法典中的环境保护原则”、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羽佳以“COP26‘格拉斯哥之路’框架下实现碳减排和应对低碳时代到来的中国方案”为题,从目前我国实现碳减排所面临的紧迫性、适应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我国方案。 第三阶段的学生论坛由国际法学院贺小丽博士主持,我校国际法专业和涉外律师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主题发言和研讨。 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法学院院长Sergey Sergevnin教授对发言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此次会议取得的预期成效,并期待通过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产生更多的学术成果。 本次“碳中和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学术会议是我校参与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22年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的重要学术活动。会议紧密围绕当前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涵要义,依托我校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力量,成功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我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和“一带一路”共建方面取得的又一新的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国际法学院 摄影:胡月琪)
7月12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在空港国际商务中心举办稳增长、促发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大会,我校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空港)中心和空中“丝绸之路”投资贸易争端解决中心。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空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贺键,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艾晨,西安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骥出席并见证签约。 在签约和揭牌仪式上,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胡新建与副校长张荣刚代表双方签署协议,范九利与贺键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空港)中心”“空中丝绸之路投资贸易争端解决中心”揭牌。双方将通过课题研究、企业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法律培训、举办专题会议等形式,围绕涉外法治、航空经贸争端解决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合作,共同打造涉外法治建设的“空港样本”。 贺键对学校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空港新城管委会在推动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建设航空城、打造都市圈,培育新载体、激发新动能,夯实发展根基、防范发展风险等多个方面,对空港新城的建设和发展做了介绍和展望。 范九利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专家教授人才优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优势,助推临空经济发展和临空产业聚集,为境外企业“走进来”和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法律服务。 会后,范九利一行参观了空港新城城市会客厅等场所,对空港新城的发展情况作了走访和调研。学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国际合作处、国际法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陪同调研。 (供稿:国际法学院)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更好发挥高校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的功能,7月6日下午, 我校副校长张荣刚、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建梅、副院长薛亮一行赴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访企拓岗调研活动并进行座谈交流。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监邹艳娜、副总监刘军辉、药学服务中心项目学术经理刘斌、员工关系部部长魏铁军等代表公司参加本次活动。 张荣刚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 邹艳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职业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企业规模、组织架构、人才引进、社会责任、未来发展规划等展开介绍,表示希望能与我校在教学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对接、员工培训等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共识。 李建梅介绍了经济法学院发展概况、师资力量、生源结构,并提出希望今后在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理论研讨、疑难案件论证、课题协作调研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谋求共赢发展。 座谈会上,双方举行了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与实习就业基地揭牌仪式。 (供稿:经济法学院)
7月1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一行赴陕西省商务厅走访调研。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九红,副厅长孙敬虎、范万春会见了范九利一行,双方围绕合作开展涉外法治研究进行了座谈交流。 范九利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及发展情况,并汇报了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学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是整合学校优势资源而设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希望双方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络对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建,共同提升陕西涉外商事法律服务质效,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李九红对范九利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双方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建对优化陕西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双方要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实行对接专班化,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对接平台和载体;聚焦涉外商事活动中的重点工作、重点方向、重点问题,把合作的事项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年度合作常态化;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学术资源,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谋划推动涉外商事活动在法治化框架下高质量发展。 会上,双方参加座谈人员围绕合作共建进行了交流。张荣刚就学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及现阶段的合作意向进行了发言。孙敬虎、范万春围绕双方合作共建的具体事项提出建议,并对下一步深化合作提出设想。经济学院院长王胜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张夏恒分别围绕经贸交流、智库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涉外商事制度创新、外国法查明等方面作交流发言。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6月22日下午,陕西企业对外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浩一行来我校进行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副校长孙昊亮教授与杨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座谈会和签约仪式由国际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院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孙昊亮对陕西企业对外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指出企业走出去需要涉外法治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也需要通过企业平台发挥作用。杨浩介绍了陕西企业对外投资的总体情况以及在业务中遇到的投资风险,强调双方的合作将形成双赢的局面。双方就陕西省企业对外投资保障进行了深入交流,展开讨论。 国际法学院庾国庆副教授作了“海外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面临的法律风险、商业风险,提出应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预防机制。院长刘亚军总结发言时表示,企业对外投资应了解东道国投资法律,做好预防投资风险和解决投资纠纷的方案,希望双方今后能在企业法律服务方面展开深入的精准合作。 座谈会后,陕西企业对外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与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党支部在张汤墓博物馆开展“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 (供稿:国际法学院)
6月16日,中交二公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谢国强,中交二公局总法律顾问郭锋,中交二公局六公司纪委书记、总法律顾问袁红伟,中交二公局三公司纪委书记、总法律顾问陈静波,中交二公局海外事业部纪委书记、总法律顾问强海军,中交二公局法律部法律顾问金哲一行来我校长安校区进行校企合作调研座谈。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荣刚教授,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的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主持。 张荣刚对中交二公局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八十五载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及学校各项学科发展现状。张荣刚表示,国际法学院秉持着与国际法治发展相连接的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涉外法律实务实践能力,在未来与中交二公局进行校企合作中必将展现出卓越的成效。谢国强从中交二公局基础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及涉外业务发展等方面介绍了企业基本运营模式,并提出在依法治国大环境下,企业也应当依法治企。谢国强表示,央企亟须一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国风采。 在交流环节,袁红伟表示,打通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律规范构建,校、企应当在招就方面进行深入合作,让怀揣法治梦想的优秀毕业生找到可供其发展的平台。强海军表示,目前中交二公局承接部分“一带一路”项目工程,面对可能发生的国际商事争端、第三国劳动纠纷等,企业需要具有涉外法律知识的高素质法学生加入。我校白艳副教授表示,校企合作应着重关注如何制定针对企业需求的短期培训课程,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在项目投标前对合作方进行尽调。吕江教授谈到,企业应重视对外风险防范,同时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基础法律知识普及,增强企业法治文化气息。张超汉教授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拥有高水平的涉外法律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在今后合作中,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座谈期间,双方参会人员还就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校学科建设如何更加契合国家人才需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为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交流,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推进合作事项落地落实,6月13日下午,我校与西安市司法局在雁塔校区召开合作事项对接工作会议。西安市司法局法治综合处、立法处、司法鉴定处、律工处、市预防调处中心、市城管局法规处相关领导一行8人来我校商讨对接合作事项,并实地考察了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法治建设研究中心、法治建设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和校培训中心。科研处、培训中心、行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我校与西安市司法局合作的11项重点议题逐项进行了讨论,在明确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商议确立了后续工作的推进方式、对接机制和任务节点,细化分解任务至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合作的顺利开展和事项的落地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供稿:科研处)
6月1日下午,副校长孙昊亮与两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座谈,精准发掘校企合作契合点,深入拓展就业岗位资源。陕西智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霞、咨询事业部经理路媛、人力资源部经理程琳,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地区招聘负责人刘永霞、上海地区招聘负责人高宝琛,商学院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孙昊亮代表学校向用人单位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及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两家公司都是行业翘楚,能主动上门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是对我校人才培养、办学实力的充分信赖及肯定,要以此为契机,为毕业生搭建好就业平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孙昊亮还对目前就业工作提出“三个要求”和“四个结合”,他强调,就业工作要重点抓、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长期抓、抓长期,从学生入学第一课和学习过程中就树立好的就业观。同时,就业工作要与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相结合、与教学培养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实习实训落实落地相结合、与教师思想意识及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就业,能就业、就好业。希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毕业生能顺利就业。 两家用人单位分别介绍了各公司的基本情况,并表示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全国各分公司力量,积极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及毕业生就业,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优势互补,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较强实践能力人才,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供稿:商学院)
5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带队走访欧朗(西安)翻译有限公司和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深入洽谈校企合作事宜。外国语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 郭武军首先来到欧朗(西安)翻译有限公司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法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他表示,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迫切需求,校企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 欧朗(西安)翻译有限公司负责人茹玮对郭武军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他谈到,为进一步促进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希望西北政法大学推荐更多毕业生来企业发展。 随后,郭武军来到北京集佳西安分公司介绍了学校总体发展情况,他希望双方加强对接、常态交流、深挖潜力,在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方式、创新合作机制,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新局面。 北京集佳西安分公司负责人杨林森介绍了公司相关情况,并对我校毕业生给予肯定。他谈到,公司期望与学校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继续拓宽合作领域,激发就业活力,共建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 校企双方在教学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发展等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共识,并现场进行了实践教育基地授牌。 (供稿:外国语学院)
5月26日,我校与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昊亮,安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琪轩出席仪式并致辞。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安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石海平主持。 在签约仪式上,孙昊亮对安铁法院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办学历史与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此次院校战略合作,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对促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法官在职进修、法学专业理论研究、审判实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院校双方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打造院校合作共建典范。 王琪轩介绍了安铁法院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执法办案、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西北政法大学与安铁法院共商院校战略合作事宜,是安铁法院发展进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安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也是充分发挥司法实践、学术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法治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安铁法院深入谋划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进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建设,推动法院和高校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孙昊亮、王琪轩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签约仪式前,孙昊亮一行实地参观了安铁法院立案大厅、羁押室、审判法庭、档案室、执行指挥中心等办案场所,详细了解了安铁法院历史概况、审判职能、法庭建设、诉服中心建设、诉源治理体系建设等情况以及“3421”工作方针、执行合成作战模式、道交一站式处理中心等亮点工作和重点案件办理情况。 (供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5月25日,我校与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马朝琦,鄠邑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刚出席仪式并致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鄠邑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关勇梁主持。 马朝琦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校史及发展情况,并表示要创建院校合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典范,建好“鄠邑区人民法院法官培训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协同创新基地”,打造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共同体,进一步推动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为法治陕西建设提供坚强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董刚表示,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既是鄠邑区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借鉴西北政法大学理论研究和学术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鄠邑区法院将秉持互惠共享理念,推动合作协议落细落实,共同打造区域法治理论研究与司法服务成果产出新高地。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探索法治人才多元化立体培养模式”、“实现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融合促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互补整合资源”等领域,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携手打造院校合作共建典范。 (供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